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涓涓渠水,滋养红旗下的心灵

郭编辑 · 2022-7-20 02:05:23
公益号
涓涓渠水,滋养红旗下的心灵

        为弘扬和传承伟大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团结协作 、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7月11日上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聚沙公益“启明星”实践队在开封市杞县裴村店乡童萌实验小学,为在校的孩子们开设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红旗渠精神思政课。

        7月11日早晨,在多日的阴雨天气下,空气中掺杂些许凉意。教室里的灯光打在写有“红旗渠精神”这五个红红大字的黑板上。上课前,孩子们好奇而迷茫地交头接耳,讯问着今天上课的内容。孩子们的“新老师”李适同学,坚定地走上讲台,告诉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开始了。

        李适同学用温柔的声音讲述着当年不温柔的岁月,甚至是残忍的。从三年困难时期,林县人民面对饥荒,树皮,草根,能吃皆吃,甚至曾有“易子而食”;到后来开凿红旗渠时,林县人民飞檐走壁,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中,徒手爆破。李适同学依照历史文件,历史图片,向孩子们生动地讲解着。孩子们在一声声惊呼中,听着李适老师的讲述。

360截图20220720020402662.jpg
图示李适同学正在讲解红旗渠的由来,井海航摄

        有的孩子激动地对着那张施工人员攀岩峭壁的图片说道:“那位大叔叔真的像蜘蛛侠一样,是个超级英雄。”,李适老师及时纠正说:“那是正在爆破峭壁的爷爷。”惹得孩子们哄堂大笑,但孩子们的眼神里有光,仿佛也想试一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同学们认真地听着李适老师的讲解,井海航摄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开工建设,是当年林县人民“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伟大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林县人民不畏艰苦,团结协作的伟大水利成就。随之诞生的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艰苦创业,团结协作。但这些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们而言,都太过于陌生,如何让孩子们深刻理解当年的林县人民“有多苦”,开凿红旗渠“有多难”,进而明白红旗渠精神“有多伟大”,从而让红旗渠精神真正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启发孩子们日后的学习工作。这些问题,对于一个刚刚成为老师的大学生而言,既艰巨又必须克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为红旗渠开凿过程中的林县人民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以水利类专业为办学特色的高校学生,李适同学很早就开始准备这堂思政课,认真地了解当年红旗渠的建造过程,翻阅史实。同时了解其他的老师是如何开展相关课程,积极探索,将写在历史中的文字变成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程。在备课过程中,李适同学也在不断地学习红旗渠精神,深入了解当年林县人民的艰苦环境和改造天地的坚定决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为李适同学正在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


        在学习的过程中,她也对以红旗渠精神为代表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更加明白当代青年学子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更加明白“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为李适同学正在准备课程ppt,井海航摄

        让涓涓的渠水,滋养红旗下孩子们的心灵,让旧时的红旗渠精神焕发新时达的光芒,关键就在新的一代人。他们的坚持和传承,让渠水永远流淌在人们的心中。

        实践队的指导老师,马梦丹老师表示:“支教活动的开展,更多是为了教学相长,也就是让青年学生担任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自身对相关革命历史和奋斗精神能有更深的感悟和思考。这也是聚沙公益开展相关暑期支教活动的初衷。”

        通过一代人对另一代人讲解红旗渠精神,教学相长,这两代人对红旗渠精神都有了更加深刻的感触,两代人对相关的历史情感有了共鸣,也进一步实现了思政课的育人目标。

        涓涓清渠水,嘤嘤两岸情。红旗渠的渠水自浊漳河入林州城,灌溉千亩良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林县人民,然而其中孕育的红旗渠精神更让千年殷墟古都有了新的思想光芒。殷商时期的青铜文化,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理想,以及其他伟大人民亘古矍铄的奋斗精神,跨越千年,在安阳的土地上重新交汇在一起,共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司母戊鼎的青铜铭文上,将永远闪烁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团结协作 、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因为新一代的青年,正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开凿红旗渠的林县人民致敬,学着先辈的模样,用自身的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积聚力量,发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光和那一份热。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聚沙公益协会“启明星”实践队

责编:陈双鑫

审核:慕宜彤

复核:杨洁敏、马祥瑞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